英美文學評論12:地方色彩的現代風貌

英美文學評論12:地方色彩的現代風貌福利品出清

英美文學評論12:地方色彩的現代風貌網友評鑑4.5顆星

介紹給大家一本好書

博客來文學小說-文學研究分類優質好書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38

  • 英美文學評論12:地方色彩的現代風貌

    博客來網路書店也有推薦[英美文學評論12:地方色彩的現代風貌]喔!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彌爾頓《失樂園》中充滿豐富的空間想像,有悲慘愁困的地獄炎景,茫茫無涯的混沌深淵,亦有綠蔭繁茂的樂園地景及高遠的光明天界。這些豐富的地景描寫與空間建構,引起學者對於宇宙、地景、空間架構極大的興趣。《失樂園》空間研究的晚近論述,多從十七世紀現代科學觀的興起,思考《失樂園》中「空間」(space) 與「地方」(place) 的運用,認為彌爾頓雖在詩中反映十七世紀「空間」取代「地方」成為思想主流的趨勢,卻仍保存了「地方」的重要性。本文探討《失樂園》中「空間」與「地方」的構成,認為彌爾頓雖保留多種宇宙觀的可能性,其所塑造的輪廓模糊、無邊無際的「空間」,不能以客觀的物理空間視之,而需理解為上帝無限存有的表徵。而此「空間」的建構,乃是建立在與「地方」的相對關係,透過個體「所在」的片面視角拼湊而成。最後,本文認為《失樂園》敘事中的「地方-空間」不能單純以實體經驗視之,而是一個透過語言媒介而構築的隱喻空間,企圖以語言的具象能力,間接傳達不可見的精神世界,藉此彰顯上帝創造的奧秘。

      評論家將〈游岩〉第一小節意義固著的文體風格定義為「康米風」(the Conmee style) (Williams),此真理至上式的風格與本章所描繪的宗教∕政治霸權相輔相成。然而,同樣在本章處處出現的不相連貫的穿插片段、強要使用的不定冠詞、公式化的角色標籤,以及形式上互為呼應對照的文字風格,皆形成一股離心力,截然不同於第一小節康米風格所企圖貫徹的意義向心穩固性,成為文本的「游岩」,阻礙情節合乎邏輯的發展及擬真的動力。

      然而,〈游岩〉蓄意使單一向心的觀點四散在全章十九個小節或成為更多、更局部、更斷裂的穿插片段的同時,這樣的敘事方式亦重新銘刻了支撐現代國族主義「領域的神聖不可侵犯」之「絕對必要的領域、空間原則」(Duffy 55, 56)。也就是說,另一種可疑的整體論及紀念碑化作用,反而企圖修復受離心作用受損的的文本。喬伊斯在〈游岩〉裡所剖析的這種文本自我分裂的衝力,實有如愛爾蘭在宗教與政治的意識形態上固有的分歧。

      早期的科學學院訓練與晚期的迷信思維,我們首先回顧同時代歐陸科學家,尤其是史坦因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斯對於靈學研究的興趣;接著論證她對迷信思維的探討或許弔詭地源自她對於認知科學的興趣。其後轉由詹姆斯實用主義哲學切入,繼續考察迷信與科學之間的關係,著重於詹姆斯在調解科學與宗教的相關看法。最後,借用維斯等心理學家的研究,指出看似非理性的迷信信仰與儀式實際上發揮許多符合理性原則的正面功效,諸如降低死亡憂慮,壓縮痛苦的心理時間,創造控制的幻覺,以及藉由產生心理滿足感獲致大於實際「價值」的預期「效益」。在深入探討迷信思維背後的實用邏輯後,我們認為史坦因在戰爭書寫中運用某種「迷信策略」,提出一種類似實用主義式真理觀的另類實在觀,企圖復興迷信思維這長久以來被理性∕科學貶抑的另類知識論。如此一來,史坦因晚期的迷信書寫並不與她早期的科學訓練與興趣矛盾對立,反而存在更深一層的呼應,並且與當代的靈學研究,認知科學,與實用主義哲學產生了對話。

    作者簡介

    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

      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創立於一九九一年一月,發起人為已故朱立民教授。在此之前,國內英美文學界雖然沒有正式的學術活動組織,但是在一九八O年代初,朱教授即發起全國各校外國語文學系(含英國語文學系與西洋語文學系)系主任聯誼會,各系主任每年不定期聚會,交換課程改革意見與分享教學經驗,並促成自一九八六年起每年(有時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全國英美文學研討會。到了一九八九年,為了凝聚學界力量與推廣英美文學研究,同時避免研究範疇過於偏向美國文學,而導致對英國文學的關注失衡與研究人才斷層,朱教授開始推動成立英美文學學會,作為國內學者互相切磋及國際學術交流的平台。朱教授的提議獲得朱炎、田維新、齊邦媛、余光中、顏元叔、侯健、胡耀恆、黃美序、余玉照、滕以魯、林耀福、彭鏡禧、張漢良、李有成、單德興、宋美?、蘇其康等四十多位教授的熱烈支持。經過一年多的籌設,中華民國英美文學學會終於在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日經內政部核准正式成立,第一任理事長為朱立民教授,總幹事(第二屆後改稱秘書長)為田維新教授。

      學會成立之後,主要工作在籌辦英美文學研討會(由各校英∕外文系輪流承辦),籌劃《英美文學評論》出版事宜,並於第二屆理、監事會議時成立編輯委員會(成員包括朱炎、滕以魯等教授),以利刊物的出版,並在第二任理事長朱炎教授任內排除萬難,於1993年推出創刊號。從第二期開始,學會情商知名學者出任主編,訂定專輯主題,以提升刊物之學術水準,《英美文學評論》迄今已出刊十三期。文藻外語學院副校長蘇其康教授主編第十二期及第十三期,這兩期分別於2008年6月及12月出版,順利達成每年出版兩期之目標。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馮品佳教授於2009年1月1日接任主編,任期兩年,主編四期。第十四期主題為「文學與視覺藝術」。
    ...繼續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terature4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